展览国际管理是怎样产生的?
发布时间:2025-01-03 点击次数:次 作者:artindeep深海组
展览国际管理的产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主要源于国际展览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以下是展览国际管理产生的详细背景及过程:
一、国际展览的兴起
展览最初是在国家内发生的社会活动,但即使在展览的萌芽期,就已经有其他国家参加展览的影子。例如,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萌芽形态——书市,已经有意大利商人的出现。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且多以参展商个人的名义出现,并不代表国家。
1851年,英国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极大地推动了展览的国际化进程。当年,英国、美国、法国等10个国家参加了这一博览会,就连远在东方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也带去“荣记湖丝”参加展览。此后,美国、法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当时的工业国相继加入了主办世博会的历史进程。
二、国际展览带来的问题
随着国际展览的增多,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
国际博览会泛滥:由于国际博览会均由国家独自发起举办,无需经过一定的审批,导致过多的国际展览使有些国家无所适从,并增加了负担。
世博会个性不突出:世博会主要是展示人类智慧成果,进行科技与文化交流,而商业展览主要是为了商品营销提供平台。但当时,各种国际博览会与国际商业展混在一起,其个性特点未得到彰显。
缺乏展览主题:主题是展览的灵魂,反映了展览主办方想通过举办展览向世界传达的重要理念。然而,当时的世博会往往缺乏明确的主题,导致展品混乱,人们无法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三、展览国际管理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社会开始寻求对国际展览进行管理和调节的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展览组织的成立:为了规范国际展览活动,国际社会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展览组织,如国际展览局(BIE)等。这些组织通过制定章程和规则,对国际展览活动进行监督和协调。
国际条约的缔结:政府之间或国际展览组织通过缔结国际条约,赋予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一定的权利,以在公约或章程规定范围内对国际展览或跨国展览进行监督、协调与管理。这些条约和公约的制定,为国际展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各国政府的参与:在遵守国际展览公约的前提下,各国政府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在本国举办的世博会与国际展览会,或出国举办、参加的国际展览会,进行相应的管理。这有助于确保展览会的顺利进行,并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四、展览国际管理的发展
随着国际展览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展览国际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范围的扩大:从最初的世博会管理扩展到包括国际商业展览在内的各类国际展览活动的管理。
管理手段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行政手段外,还引入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多种管理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展览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国际展览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展览国际管理也在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这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努力。
综上所述,展览国际管理的产生是源于国际展览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与挑战。通过国际展览组织的成立、国际条约的缔结以及各国政府的参与等措施,国际社会逐步建立了对国际展览进行管理和调节的体系。这一体系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为国际展览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